公元1760年(清朝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定邊將軍兆惠率領大軍凱旋,乾隆帝親自帶領文武百官來到京郊良鄉迎接。不僅如此,乾隆帝還讓文武百官分列左右,他親自為兆惠牽馬。乾隆帝畢竟是帝王之尊,兆惠作為臣子,他哪敢讓乾隆牽馬,于是他跪下再三請求,最后乾隆帝象征性地牽了幾步,這才作罷。
一位將領,到底立了多大功勞,能讓皇帝為他牽馬呢?答案是,兆惠歷經6年鏖戰,收復了大清近六分之一的國土。這樣的功績,如果放在歷朝歷代,都能列在武將排行榜的前列。
歷史上的兆惠,到底立了什麼大功呢?本文,筆者將以史料為依據,為大家展現清代名將兆惠的傳奇人生。
兆惠雖然是名將,但他的出身并不高。根據《清史稿·卷三百十三》記載:
兆惠,字和甫,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孝恭仁皇后族孫。
兆惠,字和甫,來自滿洲正黃旗烏雅氏,和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德妃烏雅氏)是同族,按照輩分,他是孝恭仁皇后的孫輩。不過,孝恭仁皇后是正黃旗包衣出身。兆惠出生于康熙四十七年,他出生的時候,其家族還并不顯赫,他的父親只是一個都統。雍正登基后,烏雅家族才成為貴族,但和滿洲八大姓相比,烏雅家族還是差了很多底蘊。再加上兆惠只是孝恭仁皇后的旁支族人,因此在雍正初年,他并沒有得到重用,只是軍中的一位普通筆帖式(低級別文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