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經歷過多個朝代更替,要數南北朝時期最為動蕩混亂。當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直到南北朝尾聲,一個平民出身的人崛起,通過智慧和政治手段,逐步爬上權力頂峰,最終完成了自三國魏晉以來的大一統,開創了空前絕后和諧盛世。
但好景不長,這位英明的君主在位期間過于強盛,為二世留下了禍根,最終這位平民皇帝創造的王朝還是在二世手中覆滅,歷史車輪再次轉動。
楊堅,字廣平,出生于西魏潞州(今山西長子),是個平民百姓,從小家境貧寒。他父親是北魏舊臣,以務農為生。楊堅從小就表現出超常的聰慧,有著廣博的知識和視野。他博覽群書,涉獵兵法,尤其對《孫臏兵法》了如指掌。
楊堅 8歲就能朗朗上口背誦兵書,看到的人無不驚嘆。
20歲那年,楊堅憑借過人的才華,被北周大臣薦入宮中做小官。此時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正在積極學習先進的治國理念,選拔人才。他在與楊堅的交談中,深深感到楊堅的不凡。有一次,武帝南征時讓楊堅隨駕記錄軍情,楊堅整天精神集中,對武帝左右出謀劃策,給武帝留下了深刻印象。武帝甚至笑著對楊堅說:「我看你不會只是做一個小官這樣了。」
但楊堅的才華也引來了旁人的嫉妒。有幾個跟楊堅同期入仕的大臣看他不順眼,便暗示武帝說楊堅志向太大,如果繼續重用他,恐怕會危害社稷大業。武帝不以為然,說:「成長中的苗木總要拔節,帝王有己的判斷,旁人又能奈何?」這反而讓楊堅更加謹小慎微,處處低調,甚至故意說自己對權力不感興趣。
578年,武帝駕崩,太子宇文赟繼位,是為周宣帝。周宣帝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整日沉溺在酒色財氣中,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楊堅看準時機,運用自己的政治手腕,在朝中漸漸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一年后,宣帝就被廢黜,其子宇文闡繼位,是為周靜帝。靜帝只有7歲,政事實際上由楊堅經營。至此,楊堅終于向權力頂峰進發。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