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的長沙依舊悶熱,但市中心五一廣場某工地上,工程負責人內心卻哇涼哇涼。工地東邊滲水嚴重,工期恐將拖延,而他計劃挖水池導出積水,挖機又故障趴窩。工頭對著挖到一半的臭泥坑唉聲嘆氣,經過的兩人卻驚叫起來「這哪是爛泥坑,明明是聚寶盆!」
這一工地,修建的正是平和堂大廈。
平和堂是當時長沙市引進的最大一家中外合資商貿集團 ,平和堂大廈的建立,自然也選在了市中心最好的地界,五一廣場。雖然工程備受矚目,但工地負責人卻一直游走在「崩潰」的邊緣,先是施工范圍內出現了一戶「釘子戶」走馬樓50號,其他地基已挖去下七八米,這里仍舊巋然不動不愿搬走。
這滲水問題總沒能解決,有可能延誤工期,工頭就想著在工地邊上挖出一個水池將滲水導入,但施工機械挖了幾下,又出了問題,趴窩不能動了。一時間,工頭欲哭無淚。但就在工頭郁悶的時候,經過的兩個人卻大笑起來。
這兩人,就是長沙當地的文保人員——市文物工作隊的技工孟科保和曹彪。
為啥施工工地要配備文保人員,這還要從施工地點五一廣場的特殊性說起。
五一廣場所在,自古以來就是長沙城的中心區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