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陳橋驛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北宋王朝由此開始,趙匡胤史稱宋太祖。而后趙匡胤為了使大宋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擬定了一系列的計劃方針,尤其是「杯酒釋兵權」這一事件更是堪稱歷史上和平解除了功臣之軍事力量、掌握安全主動權的佳話。在科舉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試的方式對考生進行最終的考核。這樣一來,北宋王朝的官僚階級隊伍得到了壯大,從中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家,鞏固了政權。他奠定了北宋數百年的「祖宗家法」,推行文治盛行一時。
但是,他才剛到五十,真實大有作為的時候,卻突然駕崩,正史中對他的死亡原因也沒有明確記載,匪夷所思,給后人留下了重重疑問?
《宋史·太祖本紀》中對宋太祖死亡的記載寥寥數語:帝崩于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
關于宋太祖趙匡胤之死,野史之中偶有提及,也是眾說紛紜,但很多人都認為趙匡胤的死與其胞弟趙光義搶位奪權有關。據《湘山野錄》記載,開寶九年十月,下著大雪。趙匡胤召晉王趙光義入宮,商議國家大事。兩人對飲,當天晚上趙光義沒走,留宿皇宮。當時有侍女在殿外看見屋內燭影下,趙光義不時離席,好像是在躲避什麼,繼而又聽到似有斧頭擲地之聲,接著又聽到有人說:「干得好!干得好!」第二天天快亮時,就傳出宋太祖趙匡胤已經死了的消息。趙光義按遺詔,繼任皇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