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發生之后,唐玄宗、唐僖宗先后遷往成都,這個西南地區的邊城一時成為了大唐皇室的避風港。雖然遠離了北方的安、史勢力,但這里的形勢也很嚴峻,并沒有任何平安可言。據歷史記載,這里的節度使帶領軍隊屢屢造反,有時甚至與南詔、吐蕃等少數民族政權里應外合,一同削弱唐軍實力,在史書上留下了「唐蜀兵孱弱」的記載。
作為唐朝軍隊的一部分,蜀兵難道不應該同大部隊一起打退外族進攻,共渡難關嗎?為什麼總是在關鍵時刻叛變他人呢?縱觀中國歷史,將士一般情況下都是忠誠國家的,只要朝廷重視他們愛護他們,這些勇士就會毫不猶豫地為國效力,為什麼偏偏蜀軍是個特例呢?
問題出在朝廷對蜀兵的態度上。唐朝政府歷來是比較提防蜀地軍事發展的,常常有意地削弱蜀地軍隊實力。在兵源上,發配到蜀地戍邊的民眾都是「成都頑民」,據說他們不能適應蜀地的山川地形,連徒步行進都要滿頭大汗,更不必提披甲上陣了。在待遇上,將士得到的俸祿極其微薄,發放的米糧常常在途中被蜀地官員克扣或者以次充好,引起將士的不滿。對于這些不滿情緒,唐朝朝廷不是進行相應的改進,而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