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角頭「鴨頭」陳昫豪的告別式,成為整個南州地區的焦點。這位年僅30歲的青年在8月15日中槍身亡,引發社會各界的震撼與關注。而9月4日的告別式,更是集結了數千名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家屬及商界、黑白兩道的人士,場面宏大,氣氛肅穆。
告別式當天,屏東崁頂鄉的廣場擠滿了來自各界的悼念者。現場擺放的米塔,綿延長達200公尺,宛如壯觀的黑部立山,彷彿在昭示著這位年輕角頭的影響力。伴隨著悶重的鼓聲,數十輛超跑列隊進場,汽笛聲響徹雲霄,象徵著對陳昫豪的最後致意。
(圖/民眾提供)
家屬的悲傷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儘管內心悲痛萬分,家屬們仍然堅持完成了告別儀式。
鴨頭的兄弟們排成一列,依序上香,低頭祈禱。影片中的畫面清晰地捕捉到了這一幕,每一個人的表情都帶著無盡的思念與不捨。告別式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儀式,而是一場對逝者靈魂的寄托與慰藉,尤其對這樣一位年輕且具有影響力的逝者來說,這更像是一場生命的頌歌。
(圖/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提供)
火化的過程是告別式最為沉重的一環。鴨頭的棺木在親友的注視下,緩緩被推入火化爐。這一刻,現場靜默無聲,所有的哀思在此凝聚。影片中的紀錄,細膩地呈現了告別式的每一個瞬間。各界人士在告別式現場依序上香,許多人雙手合十,默默祈禱,寄託對逝者的思念與敬意。這場告別式不僅僅是一場儀式,更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它映射出現代社會中人們對于生命的理解,對于逝去的尊重。
(示意圖/翻攝自網絡)
隨著火化的結束,家屬們慢慢整理情緒,接受著親友的慰問。這份哀傷將陪伴著他們度過未來的無數個日夜,然而,逝者已矣,生者唯有承載著這份記憶繼續前行。
這場告別式不僅僅是對逝者的最後致意,對于南州地區來說,這也是一場對生命的深刻思考與反省。
雖然陳昫豪年輕逝去,但他留下的影響,將在未來的歲月中繼續發酵,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
(圖/翻攝臉書/南州 陳公館)
「巨人雖遠去,佳憶在夙昔」,這句話正是南州陳公舘對這位年輕角頭的最高評價。無論逝者曾經如何風光,如今都已隨著時光遠去,而那些關于他的故事與記憶,將永遠停留在那些曾經愛他、敬他、畏他的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