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諸葛亮在蜀漢掌權十一年,期間六出祁山,幾乎全是無功而返。為何諸葛亮沒能興復漢室呢?其實這跟他的錯誤決定有著極大的關系。
他放了一個小人,導致間接害死一員大將;同時他又錯殺了一員良將,致使蜀漢軍事人才青黃不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諸葛亮看人一直有問題,荊州時,他說魏延有「反骨」,對魏延很是打壓。而實際上,魏延是繼關羽、張飛、趙云、馬超和黃忠后,唯一挑起蜀漢集團軍事大梁的武將。
打壓魏延的同時,諸葛亮又十分偏愛長史楊儀和蔣琬。蔣琬不必多說,一直在后主劉禪身旁處理政事,楊儀則是跟著諸葛亮南征北戰的心腹。
楊儀這個人本身忠誠度就有問題,是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為什麼這麼說呢?他最開始是曹操集團最基層的地方主簿,本來亂世就是一個「時勢造英雄」的大舞台,楊儀等待的也是一個機會。
既然身為曹操集團,舞台肯定是夠大的,可惜這個舞台上有才華的人也很多,楊儀根本沒有競爭的機會。最關鍵的是,他的上司傅群也是個默默無名的人,上司都不思進取,他一個主簿又如何揚名?
為了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楊儀果斷背叛故主,投奔了關羽。劉備集團比不上曹操集團,人才肯定是稀缺的。所以楊儀在關羽手下當了一段差之后,覺得能力不錯,就讓他給劉備送信。
劉備收到信件之后,自然要跟楊儀聊上幾句。聊了一會兒后,劉備覺得楊儀是個人才,便留到中央任職。那麼也就是說劉備看人也不準嗎?
其實不是,劉備看出楊儀是個人才,確實也給了他高官,但是這些官職并不跟軍權掛鉤。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