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我國大陸的總人口數為14.1億,若加上港澳台的話,總數為14.4億人。
然而在建國初期,我國的人口還只有五億,甚至于再往前倒200年的康熙年間,人口更是只有2000萬,之后卻漲到了四億,為何在這兩百年間,我國的人口總數就暴增了20倍?
雖然說康熙時期全國的總人數只有兩千萬,但是在此前的明朝,中國的人口最多時可是有1.6億,或許有人認為,盡管明末的亂世造成了極大的傷亡,但也不可能從1.6億降低到2000萬。
但是根據《清實錄》的記載,在康熙三十九年,也就是1700年的時候,全國的人口數確實只有2010萬。
同樣的,《清實錄》還記載了不同時期的清朝人口總數,通過這份記錄,我們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在短短的幾十年里,人口所發生的爆炸式增長。
乾隆六年,即1741年,全國人口達到了1.4億,僅僅用了41年的時間,人口便增加了1.2億,而到了1790年的時候,這個數字變成了2.8億,總人口即將突破了3億大關。
乾隆在晚年時,看到登記在冊的全國人口數量,不禁喜笑顏開:朕觀各省奏報人口之數,較之康熙年間,增十余倍。
而人口達到4億,則是在道光年間實現的,1850年的記錄數據為4.1億,從這之后,人口的增長相比于之間大大放緩,這與從1850年之后開始的清晚期戰亂頻發不無關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