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載:「太子,太者,大也,至大無極,太上貴德。」因此,「太子」一詞最早指的是大兒子,并無特殊含義。而到了商周時期,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被明確稱為太子或世子。漢朝的時候,皇帝的繼承人稱為「皇太子」,諸侯王的繼承人則稱為「王太子」。漢朝以后,「太子」成為皇帝繼承人的專用稱謂,諸侯王的繼承人稱為「世子」,一直沿用到清朝滅亡。中國封建王朝兩千多年,除非特殊情況,只要是皇帝就會有太子,因為封建社會國家的傳承是「家天下」,皇帝必須在自己的直系男親屬里尋找繼承人,自己的兒子自然而然是首選。
第一,太子職位太誘人,被更換的機率太大。
按照西周時期延續下來的嫡長子繼承制,皇帝的嫡長子一般會是太子。但這并不絕對,隨時都可能會發生變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