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理論家。他的才識、謀略享譽古今,在歷代的小說和戲劇中更是被刻畫成神機妙算的偉大軍師。不僅他成名后的故事家喻戶曉,連他在青年時期的事跡也頗受關注。諸葛亮向劉備上呈的《前出師表》中曾經清晰地表明了自己年輕時的身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大概諸葛亮也沒想到,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引起了千百年來對他躬耕之地的不懈爭論。
「躬耕于南陽」這句話本來已經說得夠明白了,南陽就是諸葛亮年輕時耕地的所在,可是偏偏有人考證說,古南陽非今南陽,諸葛亮真正的躬耕處是在現在的襄陽。
且看諸葛亮自己是怎麼說的。「茍全性命于亂世」就是諸葛亮在尋求一個能夠保全性命的地方,而只有遠離政治、軍事交鋒的中心,才有可能達到這個目的。當時的襄陽正是權力中心,諸侯劉表在此設置據點;而南陽卻與襄陽相去200多里,遠離紛煩,的確是一個「茍全性命」的好地方。再看「不求聞達于諸侯」,諸侯劉表此時就在襄陽,如果諸葛亮身處襄陽,還口口聲聲地說「不求聞達于諸侯」,豈不是太過虛偽了呢?這也是完全不符合諸葛亮此人的性格特征的。
另外,當時的南陽雖然遠離政治軍事的中心,不受到權力爭奪的叨擾,卻是一個經濟文化發達的好地方。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