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十八般武藝這個詞,十八般武藝其實指的是十八種兵器。在古代,冷兵器才是戰場上的主角。匈奴人擅長騎射,因此他們的弓箭技術十分發達,這也是中原軍隊經常敗給匈奴人的重要原因。為了抵御匈奴人的入侵,歷朝歷代的工匠都致力于弓箭技術的研究。然而三國時期,戰場上出現了一支刀槍不入的軍隊。熟悉三國歷史的人可能知道,這一時期中國出現了一支特殊的軍隊,名叫藤甲兵,堪稱是三國時最強悍的特種部隊。藤甲兵之所以刀槍不入,就在于他們的盔甲。顧名思義,藤甲就是用青藤制作的盔甲,烏戈人將山間的藤條砍下后,再用桐油浸泡六個月,使藤條更具韌性。
之后,再將藤條拿出來曬干。曬干后,再將藤條放入桐油中浸泡,反復幾次,才算完成。那麼制作過程如此繁瑣的藤甲到底有什麼功能呢?首先,藤甲更利于行軍。相比中原士兵的鎧甲,藤甲更輕便,可以減少士兵的行軍負擔。其次,藤甲能夠抵御劍刺刀砍,減少士兵的傷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士兵穿著藤甲可以浮在水面上,很容易就可以渡過河流。既然藤甲有這麼多優勢,它的實戰效果又如何呢?公元223年,劉備逝世,他死后,孟獲等人發動了叛亂。諸葛亮帶領趙云、魏延等一眾干將前往鎮壓,接連幾次活捉孟獲。
後來,孟獲聽取了帶來洞主的建議,向烏戈國求助。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