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一聲嬰兒的啼哭讓旗人安震和妻子邊蓉喜極而泣,夫妻倆終于有了他們第一個孩子。從孩子出生到洗三再到百日,一直到周歲,安震和妻子不惜傾其所有大操大辦。在那個年代,對于旗人家庭來說,生兒子不僅可以延續家中香火,還是十足的「招商銀行」。因為在當時人人都稱「女孩就是賠錢貨」。姑娘出嫁,娘家都要置辦豐厚的嫁妝,甚至相互競賽。誰家姑娘的嫁妝「寒磣」,姑娘在婆家注定沒有地位。所以,在當時有的富裕家庭因為姑娘多,出嫁需要置辦的嫁妝豐厚,花費巨大,最后家境竟然一落千丈。而姑娘出嫁的豐厚嫁妝最終自然歸婆家所有。所以,在當時生女兒被稱為「賠錢貨」,父母需要拼死掙錢,為了能給姑娘置辦豐厚的嫁妝,體面地出嫁。那個年代,姑娘就是「建設銀行」,而兒子才是「招商銀行」。
然而,安震和妻子邊蓉沒有等到兒子成為「招商銀行」,這個小生命就匆匆夭折了。孩子才剛剛兩歲就永遠地離開了他的父母。喪子之痛,讓妻子邊蓉數次哭暈過去,讓丈夫安震哭干了眼淚。夫妻倆可以悲傷得不吃不喝,得過且過,但家里還有一個霸道的姑奶奶。姑奶奶的生活待遇是一點不能減的,只因為他是安震的姐姐,安家的姑奶奶。旗人家的姑奶奶不論是出嫁前,還是出嫁后,在娘家的地位都是至高無上的。
安震的這個姐姐,安家的這個姑奶奶,命不好,但脾氣不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