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的傳統觀念,如同深深扎根的古樹,至今仍在許多人的腦海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在這種觀念的籠罩下,當談及個人發展,人們往往默認讀書、考取名校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門。然而,當一個人擁有過人的能力時,所謂的 「名校第一志愿」 真的就是無可替代的最佳選擇嗎?
盡管當下的教育環境在極力避免 「學歷至上」 的單一評價體系,但在社會風氣與傳統思想的雙重影響下,「學生的首要任務是讀書」 這一觀點依舊深入人心。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學生們被期望努力用功,以考取一所好大學。而在大眾認知里,「台、清、交」 這類頂尖學府便是好大學的代表,其中台灣大學更是眾多父母對孩子學業成就的終極期待。不過,台灣大學學生群體也曾引發諸多社會討論,比如當年全台灣指考榜首徐伯均,他放棄台大,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清大材料系,這一決定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而最近他的近況被挖出,更是讓網友們驚嘆不已,直呼:「真的是神人!」
在台灣,人們對台大學生普遍懷有憧憬之情,畢竟能進入台大,其學業成績堪稱全台灣頂尖。然而,畢業于建中的徐伯均,當年憑借超高的成績成為全國狀元,備受矚目。
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未選擇進入這所全台第一學府,而是踏入了清華大學的校門,還挑選了相對冷門的材料系,這一選擇令眾人跌破眼鏡。當時,不少人好心相勸,紛紛建議他一定要選擇當時二類組最熱門的 「台大電機系」,并斷言若不如此,幾年后他必定會后悔。
但徐伯均在大學期間接受采訪時卻堅定表示,自己從未后悔過這個決定。在求學生涯中,他積極參與社團活動,還擔任高中營隊的營長,生活過得充實而精彩。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