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無意之間和朋友討論起了有關銀行存錢的話題,忽然間想到,在古代并沒有銀行,那些富貴人家要是攢了一筆錢究竟該怎麼存起來呢?是一直放在家中保存嗎?還是古人有自己的方法呢?
在古代,主要的貨幣有銅錢和銀子,有一種名為撲滿的存錢工具是古代存儲硬幣的容器,在很早以前主要由竹筒或者陶瓷制造而成,跟現代的存錢罐性質其實相同,而現在的存錢罐一般是由塑料膠質或人造橡膠等其他材質制作而成。
像現在的存錢罐,樣式五花八門的啥都有,有各種動物造型的,還有漫畫人物造型的,凡是大家能想到的樣式幾乎市面上都有,可是傳統的撲滿一般是以豬的造型出現,而且主要是以竹子制成。
用豬肚子的造型是圖一個好的寓意,象征著財富與富足的積累,在晉朝有史料記載撲滿一般被埋在泥土里,主要是蓄錢的功能,凡是將錢存進去之后,不能輕易取出,因為撲滿是一個一體成型的容器。
在容器的頂部只有一個可以用于投錢的狹小長方體縫隙,除了這一出入口,如果真的想把撲滿里面的錢取出來的話,就必須把撲滿砸破,可現在的存錢罐一般會在頂部和底部分別留一個出口,相當于錢存進去,不用破壞存錢罐,也可以把罐子里面的錢取出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