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慶路,改名應天府,并以此為基地,最終奪取了天下,在1368年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按理說,南京作為龍興之地,應該受到朱元璋的重視,然而洪武皇帝在位時期卻總想遷都,為此還考察了多座城市,甚至還大興土木。那麼,朱元璋為何想要遷都,卻又未能實現呢?
一、南京問題
東漢末年,諸葛亮出使東吳,當他看到南京的地理環境后,由衷的贊嘆道:「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此后,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后定都于此地,南京成為六朝古都。然而,在朱元璋看來,南京還是有問題的。第一,六個定都南京的朝代都是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并未實現天下統一,還是短命王朝,統治時間只是幾十年而已。ADVERTISEMENT
第二,從全國的形勢來看,南京僻居東南地區,不利于掌控全國的形勢。朱元璋在洪武六年(1372年)三月說過,「朕今新造國家,建邦設都于江左,然去中原頗遠,控制良難。」古代交通不便利,距離首都太遠的話,會產生「天高皇帝遠」的情況。第三,朱元璋對南京城內的布局也不滿意,他覺得「宮城前昂后洼,形勢不稱」。
二、遷都想法
1367年十月,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25萬大軍北伐。第二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此時的他就有遷都的想法。于是在這年五月,朱元璋離開了南京,來到了北宋故都汴梁。史書上說,君天下者宜居中土,汴梁宋故都,勸上定都,故上往視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