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夜的詭異發現】
2024年7月12日晚9點,廣州天河區某小區16樓傳來孩童的哭喊聲。5歲的朵朵打翻了書房頂層的紅木首飾盒,散落的夾層里飄出一張泛黃的「中山三院診斷書」——患者姓名欄赫然寫著我的名字,診斷結果卻是「遺傳性共濟失調癥(確診)」,日期停在三年前姑姑去世前一周。
我渾身發冷地跌坐在羊絨地毯上,手機相冊里存著2021年11月3日姑姑臨終的畫面:她枯瘦的手指死死摳著這個首飾盒,反復念叨「等朵朵三歲再打開」。當時所有親戚都以為盒子里裝著傳家翡翠,大伯母甚至為此在ICU外和我撕扯了半小時。
【家族群里的血色往事】
凌晨1點,家族群突然彈出79歲二叔公的60秒語音:「你姑姑當年死活不肯嫁人,就是怕這病傳下去!你爸那輩兄弟五個,只有她和小弟活過50歲.
我顫抖著翻出家庭云盤,在「2019年家族旅游」相冊里發現了端倪:照片中姑姑的右手總是不自然地蜷縮,而彼時她宣稱是「切菜扭傷」。更可怕的是,我5歲時的生日視訊里,奶奶喂我吃藥時嘀咕:「吃了這個,就不會像你姑那樣發抖了。」
【臨終預謀的真相博弈】
7月13日清晨,我帶著診斷書沖進中山三院遺傳科。林主任盯著檢查報告瞳孔驟縮:「你姑姑三年前就來做過基因阻斷咨詢,但系統顯示當天下午有人刪除了就診記錄。」診室電腦屏幕上的操作記錄顯示:2021年11月2日15:27,也就是姑姑去世前一天,有人用我的身份證號登錄了醫院系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