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大家可以說是耳熟能詳。
甚至頗有研究的人,能信手拈來一百單八將的名字,以及他們所對應的名號。假如說要評一評這些英雄好漢里誰的武藝最高強、誰更加像一名英雄,大家也都各有說法,眾說紛紜。
可要是說起《水滸傳》里的反派角色,大家便無可爭議了。每一個都能讓讀者恨得牙癢癢,高俅、蔡京、楊戩、童貫這四大奸臣,在招人恨這個方面無出其右。
不過也有讀者納悶,《水滸傳》里的蔡京,一看就是一臉奸臣相。但奸臣相始終是施耐庵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畢竟在現實生活中,奸臣兩個字也不是時時刻刻都寫在臉上的。那歷史上的蔡京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歷史上的蔡京,可謂是一個「勵志」的壞人形象。
說他勵志,是因為蔡京四次拜相,幾經沉淪。從屢次被貶到位極人臣,從隨波逐流到一手遮天,蔡京的奮斗史不可謂之不傳奇。
說他壞人,是因為蔡京自從掌權以來,就揮霍無度、排除異己,窮奢極欲,助君縱欲。被當時的老百姓厭惡為「六大國賊」之首!
最后,慘死街頭,沒有喪事,無人悼念。
蔡京在臨死之前,還寫了一首絕筆詞。也正是這首詞,讓人進一步地走進了蔡京的內心,更感慨蔡京的一生,同時也發人深思,讓人警醒。
這究竟是怎樣一首詞?是如何寫照了蔡京的一生呢?
蔡京在朝野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并不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