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臨江仙》,是大明才子楊慎在被流放云南的途中寫的,是他大徹之后的大悟。
如滾滾江水東逝,歷史上多少英雄的宏圖霸業,轉眼間便也已成空,平生自己看重的、珍惜的,百年之后,不過是別人的一時笑談。
就像斷送了自己后半生仕途的「嘉靖大禮儀」事件,時過境遷,如何評價,楊慎早已看開。
▲ 楊慎(1488—1559),號升庵,四川新都人
01
1521年,天將彩票,砸中興獻王之子朱厚熜。
明武宗朱厚照去世,由于他沒兒子沒親兄弟,堂弟朱厚熜按照「兄終弟及」的規定,繼承大統,是為嘉靖帝。
嘉靖皇位還沒坐熱,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文官團體就集體上奏了。
他們半強迫要求:嘉靖往后要尊奉明武宗之父——明孝宗朱佑樘為親爹,繼承孝宗皇帝這一宗,才符合《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規定。
也就是說,嘉靖帝今后不能再管興獻王叫爹了,要叫叔父。
嘉靖是來當皇帝的,不是來認爹的,對于文官集團的要求,他自然不干。
并且他還看出,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叫爹」事件,而是他與舊朝勢力集團的權力之爭。他一旦妥協,必定會就此成為一個任由文官集團擺布的「傀儡皇帝」,于是他拼著皇帝不做,也要堅決追封生父為帝。
在這場爭端中,嘉靖帝和文官集團互有勝負。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