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些同志看事情、看問題,只動眼睛不動腦子,也就是喜歡望文生義,這是一個亟需要改正的大毛病。因為用這種態度和思維去看歷史,除了跟著別人湊熱鬧,基本上看不出啥門道來的。
現在有很多人在做一件非常無聊的事情,那就是想方設法要把被塑金身的千古第一丞相諸葛亮從神壇上拽下來。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要是沒有《三國演義》的神化效應,真實諸葛亮啥也不是!但其實他們不明白「藝術來源于生活」的道理,《三國演義》雖然虛構了很多情節和橋段,但人家整體上還是按照一定的史實框架來寫的。諸葛亮要是真的不行,作者用得著那麼去捧他嗎?因為爛泥扶不上墻,捧也捧不起嘛!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一些不求甚解的同志說,諸葛亮根本就是浪得虛名,他在劉備去世之前,對蜀漢集團的貢獻微乎其微,龐統、法正那些人比他牛逼多了。那好,今天我們就就這個問題來好好給大家介紹一下,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前,到底為劉備集團做了什麼?
很多時候,一些干實業的人是看不起那些搞理論研究的,因為他們覺得那些文人一天到晚就知道故作神秘。這也是很多人輕視文人的主要原因,覺得他們不務實。但實際上,理論指導實踐,缺乏理論指導的實踐成長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自主創業的劉備,因為缺乏明確的戰略規劃,混跡江湖幾十年,依然是一個小包工頭,專門給各路諸侯當雇傭兵、做保安隊長。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