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仕到官至一品需要多長時間?清代官場對此是有一個基本定義的,即「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極速者亦三十年」。就是說,運氣好的需要三十五年,最短的也要三十年。
這個說法只是大概的,并不絕對,絕大數為官者,恐怕終其一生都無法做到一品;而有些運氣極好者,則用不了三十年,就可以跨入一品大員行列。
御史這一期就要講一個特例,此人從知縣做起,歷任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最后做到直隸總督、兵部尚書。前后總共花了25年時間。
不僅如此,此人并非舉人、進士出身,而是以捐班知縣入仕的。在有清一代的漢人官僚中,有如此恩遇的僅有乾隆朝兩個案例,一個叫李世杰(之前已經寫過),另一個則是本文要講的劉峨。
劉峨,山東單縣人,出生于雍正元年。劉峨的家庭條件十分優越,而且自小就很有讀書天賦,但是他天生就無考運,終其一生只得了個秀才的初級功名。
因家里不缺銀子,父親就給他捐了一個候補知縣。清代崇尚科舉,凡科班出身之官員稱為「正途」;以捐納入仕者為「異途」。官場中前者受人尊重,后者受人輕視,而且制度規定捐納出身者有很多官職不能擔任。
就拿清代的74任直隸總督為例,以捐納入仕者有李衛、長齡、劉峨、袁世凱四人。其中長齡出身滿洲貴族,與漢人不同;李衛情況也特殊,他的起點很高,捐的是員外郎,而且又是仰仗雍正帝的信任越級提拔上來;袁世凱雖是捐納,可他升任直隸總督,靠的是軍功和李鴻章、榮祿的保舉。
劉峨完全是靠著自己能耐一步一個腳印打拼出來的。實際上別說是捐納出省,74個直隸總督中,科班出身且以知縣為起點的,也只有寥寥七人。
劉峨于乾隆二十三年,被吏部選為保定曲陽知縣,文獻中記載,劉峨其人剛直,擅捕盜治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