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各個省份的學生能夠享受到均等的讀大學的機會,我國的大學聯考出現了較大的地域差異,很多省份會單獨命題、單獨劃線。但實際上,考試存在地域差異在古代就有,最為典型的就是明朝科舉的南北卷制度。明朝所謂的「南北卷」是指明朝在科舉的時候,不是全國的學子統一排名,而是學子按照家鄉所處的地域分成南北兩個或南北中三個片區來錄取進士,之后再統一參加殿試,由皇帝點出「三甲」、「庶吉士」等。這個制度最早是在明朝洪熙年間提出來的,此后明朝二百多年一直沿用。這里不禁要問,明朝的科舉為何要分南北卷?ADVERTISEMENT
上圖_ 明代的科舉考試
首先就要提到它的導火索——明朝洪武年間的「南北榜案」。
《明朝小史·第二卷》記載:「洪武三十年丁丑科,試官劉三吾、白信稻,取宋琮等五十一人,中原西北士子無登第者。……下第者以三吾等南人為言。上怒,命儒臣再考落卷中文理長者第之。……或言劉、白囑信等以陋卷進呈。上閱卷益怒,親試策問,又取山東……,共六十一人,皆北士也。考官信等俱磔殺之,䢿等亦伏法削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