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亂頻發的時代,人們是怎樣儲蓄的呢?
明代有一個商人,他將巨額銀票暗藏在破傘的傘柄中回家,豈料途中破傘被偷,而他用一招就讓小偷主動歸還。
那麼,這個商人為什麼要將銀票藏入破傘中?故事還是要從「靖難之役」中談起了。
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皇室統治力量,先后將其宗室內的24個兒子和一個重孫子分封到全國各個軍事要地當藩王鎮守國土、守國戍邊。
出于對自己子孫的信任,朱元璋只想到了好處:一是能夠加強全國的防控管理;二是可以屏藩皇室,保衛中央政權。
但是弊端在今天看來卻是肉眼可見的,諸藩王天高皇帝遠,大可在自己的封地培養人才和發展勢力,這也就為日后的「靖難之役」提供了有利條件。
1392年,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朱標病逝,朱元璋悲痛之余,立其孫朱允炆為儲。
這就引起了一直在外、辛苦守國戍邊的皇四子朱棣的不滿。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