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明的封建歷史上,皇帝一直是所有王權政治繞不開的一個重要話題,從公元前200多年到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封建王權的帝王統治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2000多年,要知道中華傳統文明直到今天也不過5000多年。
拋去先賢古人的未開化階段,可以說中國歷史的絕多數時期都是在絕對王權的統治下進行的,所以相比于現在新中國和諧民主平等的社會環境,古代的絕對王權既是神圣的又是不可侵犯的。
不過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絕對王權的社會環境下注定造成了國家的興衰榮辱完全寄托于皇帝本身。勵精圖治的皇帝治理的國家自然不會差,而貪圖享樂的君王也難逃亡國的命運,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不論皇帝是誰他們都對著權力有著至高無上的追逐奉行,即使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對權力金錢的追逐是無限的。
這也就導致了封建時期皇帝都對延長壽命的仙術極為感興趣,不過思想封建桎梏的他們也因此白白糟踐了自己的身體,秦始皇更是在49歲的大好年紀暴斃而亡。
在經歷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中原割據后,秦國橫空出世的嬴政,依靠先輩在秦朝穩固的江山社稷。公元前221年秦國正式完成了對六個國家的吞并,秦國一統天下,秦始皇也當上了中原統治的真正霸主。
在政治和戰爭上秦始皇是一個有野心、有魄力的政治家、軍事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