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街頭,有一種潮州傳統小食叫「冷糕」,深受市民喜愛。它的獨特外形與香甜口感,使其成為那個年代街頭巷尾的熱門美食。雖然如今已鮮少見,但它曾是老一輩香港人共同的童年記憶。
冷糕制作需將特制面糊攤在圓形平底鍋上,烤至金黃后撒上砂糖、花生碎和芝麻,再對折成半圓形。剛出鍋的冷糕外酥內軟,混合著雞蛋香、花生香與芝麻的甜香,口感豐富,令人回味。相比雞蛋仔,冷糕更具飽足感,口味濃郁,在當年深得街坊們的青睞。
在50年代的香港街頭,冷糕攤隨處可見,尤其是在學校門口和市場附近。放學的孩子們攢著零用錢,排隊買一塊剛出爐的冷糕,是每天的期待;家庭主婦和上班族也常用它充饑解饞。冷糕的平價和美味讓它成為那個年代的「國民點心」,而制作冷糕的小販則靠手藝養家糊口。
然而隨著城市化發展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冷糕逐漸從街頭消失。街邊攤販受政策限制,小規模冷糕攤難以為繼。此外,年輕一代對冷糕的制作興趣不高,傳承出現斷層;加之市場被豐富的現代餐飲瓜分,這些手藝逐漸被淘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