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近年來持續高溫,房價所得比再度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今年第二季,台灣六都的房價所得比再創新高,僅剩桃園市的房價所得比不到10倍。與10年前相比,台中與台南市的房價所得比顯著增加,當地家庭若想購屋,需比10年前多付出約4年的可支配所得。而台北市更是「永遠吃土」,房價所得比較10年前增長超過2倍,買房的壓力幾乎讓年輕人喘不過氣。
根據統計,今年第二季台灣的全國房價所得比為10.65倍,這意味著一個家庭若不吃不喝,需將全部所得存下超過10年,才能購買一套房屋。相比10年前的數據(8.34倍),家庭購房壓力持續攀升,且幅度驚人。
台中與台南在這一波房價狂潮中,感受尤為深刻。以台中為例,10年前的房價所得比為8.15倍,現今已攀升至12.69倍。簡單來說,若一戶家庭原本需8年不吃不喝購屋,現在則需再多付出4.54年的家庭可支配所得。台南的情況也類似,從6.18倍增加至10.29倍,增幅相較于其他城市更加顯著。
而台北市作為全台房價最高的地區,所得比也從10年前的15.23倍升至17.34倍。這樣的數字意味著普通家庭需用17年的全部所得,才能購買台北市的一套房產。對于年輕一代來說,台北的房產幾乎已經成為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專家指出,房價所得比的攀升與多重因素相關,從供需市場到金融政策,皆對購屋壓力產生直接影響。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