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求道不懈,被尊為萬世師表的孔子,在普羅大眾心中一直是一個高不可攀的神性符號。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曾是一個普通人,有著豐富內在和不為人知的外在經歷。
孔子原名孔丘,出生在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他的父親叔梁紇原本是宋國貴族,後來流亡到魯國,66歲時又偷偷居住于尼山,迎娶了年僅20歲的顏氏,生下了孔子。由于違反禮法,孔子3歲時就被家族趕出家門,母子倆開始了孤苦的生活。
孔子自小家境貧寒,缺乏溫飽。他跟隨母親在鄉間艱難求生,常受其他孩子欺負。
為了謀生,母親不得不向自己的娘家屢次求助,每次孔子都會羞愧地低下頭,不敢看別人同情又鄙夷的眼神。這也是後來孔子弟子中有8位姓顏的重要原因。孔子的性格因此變得內向靦腆,他害怕與人接觸,整日躲在家中,甚至不敢與母親對視。
這種生活環境讓孔子性格內向,不善言語,但也培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他知道,要改變這種命運,只能靠自己努力讀書。每天下田勞作后,孔子就拿出私存的少得可憐的錢買油,在窗前讀書。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