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時期,由于滿人統治,漢人要想做官比較困難,特別是對于出身寒門的漢人而言,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卻有一個人不畏艱辛,通過努力不僅成為一方官員,還升至封疆大吏,他就是田文鏡。
田文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他的身影。他為官一生清廉節儉,忠誠正直。雍正評價他是‘老成歷練、才守兼優’,同僚稱贊他是‘治世能臣、百官表率’,更有歷史學者將他視為中華史上的杰出人物。
那麼,田文鏡究竟有何貢獻,能夠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田文鏡當官劇照
田文鏡,漢族,祖籍奉天廣寧(今遼寧北鎮),出生于康熙年間,依靠父親田瑞年販賣商品長大。
他從小聰明好學,年僅22歲就出任福建長樂(今福州)八品縣丞。經過九年在基層的磨礪,他開始得到升遷,成為山西寧鄉七品縣令。
由于在縣丞職位上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田文鏡在調任寧鄉后很快被提升為直隸易州(今河北易縣)六品知州。接下來不到三年時間,他又調入京城擔任戶部五品員外郎,隨后轉任吏部郎中,相當于財政副司長的職位。
康熙五十五年(1716),田文鏡以御史身份在河北巡查鹽政期間,成功解決了長蘆(今渤海)鹽鈔短缺和商販偷逃賦稅的問題,再次升任四品內閣侍讀學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