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個時代,三國時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不過,很多人可能不太知道的是,歷史上真正的三國時代,嚴格來說,其實應該是從曹丕篡漢之后開始,到司馬炎建立晉朝結束。
但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目前我們絕大多數人理解的三國,都是從黃巾起義開始算的。不過,就算從黃巾起義開始算起,真實的三國,和三國演義里描述的那個三國,還是略有區別的。
歷史上真實的三國,其實是這樣的。
東漢末年,東漢朝廷內部,內有宦官和外戚專權,外有地方勢力尾大不掉,國內土地兼并嚴重。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為了鎮壓黃巾起義,東漢朝廷不得不給予地方官員更大的權力,由此導致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失效。
公元189年,隨著黃巾起義逐漸被鎮壓,漢靈帝突然去世。漢靈帝去世后,漢朝高層發生了劇烈的沖突,宦官和外戚互殺。在這個過程當中,地方軍閥董卓趁機入京,把持了大權。此后,董卓又擅自廢了小皇帝,改立年齡更小的劉協為皇帝,這就是漢獻帝。
董卓的所作所為,激起了東漢地方勢力的憤怒。此后,東漢各地的諸侯,聯合起兵,討伐董卓。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利益,所以最后并沒能打敗董卓。然而恰在此時,漢朝司徒王允,聯合董卓麾下的將軍呂布,刺殺了董卓。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