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50度,想象一下,一片冰天雪地,刺骨的寒風刮得你無法呼吸。這樣的溫度,可能連生物體的存在都成了奢望。然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卻有一群人,生活在這極端的環境里,他們就是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原住民。你或許難以想象,正是在這樣的地方,因紐特人以冰雪為家,靠著祖祖輩輩的智慧與經驗,在冰屋里安然度過漫長而嚴酷的冬季。究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當你看到因紐特人住的「冰屋」時,第一反應可能是:怎麼可能在冰做的房子里不凍死?確實,冰屋的構建初衷聽起來很簡單,但背后卻蘊含著復雜的智慧。因紐特人用雪塊切割成方形,一塊塊堆疊成圓拱形的屋頂,這種獨特的結構設計,能夠有效地分散外部的風雪壓力,增加屋子的穩固性。
走進冰屋,首先撲面而來的是一種意外的溫暖。與外界的刺骨寒冷形成鮮明對比,屋內的溫度竟然并不如你想象的那麼低。因紐特人非常聰明地在屋內鋪設獸皮,用海豹油點燃的燈火,一點點地釋放出溫暖的氣息。隨著燈光照亮,熱氣開始在冰屋內彌漫開來,屋里逐漸變得溫暖起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穿著厚重的皮毛衣服,啜飲著熱騰騰的魚湯,彼此依偎著取暖,這樣的生活場景,似乎與我們常見的溫馨家庭聚會并無太大不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