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書雖然厚重如山,但依然太過薄弱,無法完整地捕捉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時光。每個時代的眾多人物,有些似乎被遺忘,只因史書的選擇性記載,讓他們成為歷史的無名之輩。
然而,留下名字在史書上的誘惑力卻是強大無比。有人曾豪言壯語,不管是留名千古還是遺臭萬年,只要能被后人記住,就足夠了。
有些人則通過流傳千古的詩詞文章等方式,傳頌后人口口相傳,他們的名字因此延續了下來。
其中也有那些幸運兒,他們僅僅因為幾句或一兩首詩,就能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就拿那位「懶」詩人來說吧,他的一生只寫下一首詩,更確切地說,只有兩句,但這兩句詩因為太過經典而傳頌至今,他的名字也因此被廣泛傳揚。這位詩人,或許并非史書上的主角,但他在文學史上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永遠被世人傳頌。
范仲淹,那位前赴后繼的愛國詩人,是北宋朝的風云人物。他的名字早已響徹千古,因為他寧可在風雨飄搖中高聲疾呼,也不愿在沉默中茍且偷安。
他的正直言諫,堅守真理,雖遭貶謫多次,但仍不改初衷。
在范仲淹的政績和抱負的光環下,有一位相對默默無聞的官員,名叫蘇麟。蘇麟雖然職位為巡檢,但卻難以引起范仲淹的關注。他時常外出巡視工作,鮮少在范仲淹面前露面,因此,他逐漸被邊緣化,始終身居原地,職位卻始終是巡檢。
這讓蘇麟感到不滿,他明白在官場上,機會是有限的,而推薦人才的責任也是范仲淹所肩負。蘇麟明白,如果他繼續保持低調,前途堪憂。因此,他決定采取一種巧妙的方式來引起范仲淹的注意。
蘇麟心生一計,決定用一首詩來引起范仲淹的興趣。這首詩沒有題目,只有兩句簡潔而生動的詩句: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這兩句詩表達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場景。第一句「近水樓台先得月」暗示了在水邊的樓台,最早欣賞到月光的美景。而第二句「向陽花木易為春」則描繪了陽光明媚之處,花草樹木總是能茂盛地生長。
蘇麟希望這兩句詩能引起范仲淹的興趣,讓他指點迷津,因為范仲淹是文學大家,對于詩歌有著深厚的造詣。蘇麟雖然只寫下這兩句詩,但他希望這樣的舉動能讓他從原本的官場邊緣,踏入范仲淹的視野,改變他的命運。這兩句樸素的詩句,將成為一個小小的開端,一個改變蘇麟命運的契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