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臥床之時,宰相張柬之聯合桓彥范、敬暉等人率兵包圍了她的寢宮,逼迫武則天發布退位詔書,把太子李顯扶上了皇位,即唐中宗。
武則天退位后,李顯率領文武百官歡送武則天,張柬之等人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唯有姚崇一人當眾哭泣。他的這個舉動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一年后,大家才發現姚崇才是真的高明!
-1-
武則天登基之初,為了穩固帝位,任用酷吏幫自己掃除政治上的敵人, 李唐宗室無疑是最大的障礙,除了她的親生兒子李顯、李旦外,唐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孫幾乎被殺盡。
武則天晚年豢養了許多男寵, 其中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最受寵愛,還擁有了很大權力,橫行朝野,弄得朝堂上下文武百官都苦不堪言,他們甚至欺壓到太子李顯的頭上。
雖然朝堂中大多數臣子都是敢怒不敢言,但很多重臣想的都是撥亂反正,恢復李唐天下。
所以在武則天提出想讓侄子繼承皇位,延續武氏天下的時候,狄仁杰連忙出言勸阻:「 若是陛下的兒子繼承皇位, 將來陛下可尊享太廟。若是陛下的侄子繼承皇位,未來太廟里供奉的將是他的母親。」 此話一出,讓武則天打消了換太子的念頭。
狄仁杰臨終前,還向武則天舉薦了剛正不阿的張柬之,武則天封他為監察御史,官至鳳閣舍人,成為了武周王朝舉足輕重的人物。其實狄仁杰、張柬之等人,雖然是周武王朝的重臣,但心系的卻是李唐天下。
所以在武則天病重時,張柬之與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一起發動了神龍政變,鏟除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登基。
李顯登基后,封神龍政變中的五位功臣為郡王,合稱「五王」,行軍大總管姚崇恰好有事回京,被他們臨時拉入,參與了這次政變,姚崇因此被封為了梁縣侯。
武則天見大勢已去,擔心武家會跟漢朝時的呂家一樣,整個家族被滅族,便在詔書中,寫上了「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 意思是自己的身份始終是李家的媳婦,江山一直都是李家的。
武則天始終都是李顯的母親,又寫下這樣的詔書,所以武家人不但沒有被清算,武三思還得到了李顯的重用。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