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開國君主,劉邦和朱元璋的出身極低,劉邦出身布衣,但至少曾是亭長,而朱元璋在起兵反元前,乞丐、僧人都當過,是地地道道的「草根」出身。在不少人眼中,朱元璋是那種目不識丁的大老粗形象,不過這只是一個假象。
朱元璋在有條件之后,一直「惡補」自己的學識,後來做了帝王,更是博覽群書、手不釋卷。他曾多次求教于宋濂、李善長、劉基等大儒,還練就了一手不錯的書法。史籍記載,朱元璋在位三十年,寫下了大量的書法和著述,如《御制文集》《資世通訓》《御法道德經》等。
后世書法家對他的字也多有贊譽,陶宗儀稱贊「神明天縱,默契書法」,清代康有為也以「雄強無敵」形容其字風格。
總體可見,朱元璋的字是結字開闊、筆畫雄渾著稱。
原文:
「教總兵官將各營內新舊見在馬匹數目報來,毋得隱瞞,就教小先鋒將手抹來回話。」
1364-1368年間,朱元璋稱吳王,1368年建立明朝。這幅《總兵帖》寫于1366年2月18日-19日之間,現在存放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最后一個是「朱」字的畫押,朱元璋也是別出心裁,怕別人模仿他的軍令。完全是大白話,沒什麼文采,不過將事情說的非常清楚了。
《大軍帖》
原文:
大軍自下山東,所過去處,得到迤北省院官員甚多。吾見二將軍留此等于軍中,甚是憂慮。恐大軍下營及行兵,此等雜于軍隊中,忽白日遇敵不便,夜間遇偷寨者亦不便。況各各皆系省院大衙門,難以姑假補之。親筆至日,但得有椎柄之官員,無分星夜發來布列于南方觀玩城池,使伏其心,然后用之,決無患己。如濟寧陳平章、盧平章等家小,東平馬德家小,盡數發來。至京之后,安下穩當。卻遣家人一名,前赴彼舊官去處言,信人心可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