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北京市延慶縣西撥子公社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路取土工程。在這個過程中,駐軍部隊的工人們意外地發現了一批窖藏青銅器。這些青銅器被埋藏在地下數千年,一直未被人們發現。
延慶縣西撥子村位于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村莊。距八達嶺約4公里。當時正在修建一條公路,部隊在拉河沙鋪路的過程中,在西撥子村東古河灘的沙窩地里。在距地表約1米深的沙土中發現五十余件青銅器,全部放在一件青銅釜內。出土器物有明顯的地方性色彩,是一批研究北方青銅文化的珍貴資料。
西撥子村位于延慶縣城南約10.8公里,為鎮政府所在地。村莊四周環繞著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氣候宜人。西撥子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延慶區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
西撥子村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早在明代時期,這里就已經有村落存在。隨著歷史的演變,西撥子村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村莊。西撥子村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西關志》中記載的「擺撥」文化。
據《西關志》記載,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后,在昌平沙河鎮附近建起了一座行宮:鞏華城,作為巡獵和謁拜皇陵休息之用。為了保證出行安全,專門設立一個安全保衛機構——鞏華城汛地,并在「汛」下面設「撥」,也就是沿線的巡護哨所。因此,從鞏華城由北往南一線設立了頭撥、二撥、三撥、四撥、五撥等。每個撥建有烽火台,駐十余名軍士,并配有火炮用以報警。西撥子村就是其中的一個「撥」,因此也被稱為「西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