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北方游牧民族女真能夠迅速崛起,建立大清王朝,并成為當時東亞的霸主。在這一過程中,多鐸的貢獻是不可或缺的。
多鐸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他的身影。他一生南征北討,戰功赫赫。清太宗評價他是‘為人果敢、智勇雙全’,同僚稱贊他為‘雄才大略、世間罕有’,甚至乾隆皇帝更是將他視為大清開國戰功第一人。
那麼,多鐸究竟有何貢獻,能夠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多鐸劇照
多鐸,滿族,出生于明朝萬歷年間,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從小深受太祖寵愛,他在七歲時就被賜為正黃旗旗主。
公元1628年,當皇太極繼位并開始向外擴張勢力時,多鐸年僅十五歲,他跟隨兄長皇太極參與了攻打察哈爾的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多鐸展現了出色的軍事天賦。他勇猛善戰,成功擊敗了多羅特部落,并俘獲了一萬三千俘虜。戰后,皇太極賜予多鐸勇士的稱號以表彰他的勇猛作戰。
少年多鐸
公元1629年,他跟隨軍隊再次出征明朝。他先是與貝勒多爾袞一同進攻河北漢兒莊(今唐山),擊敗守軍占領城池,并降伏了敵方將領王豐。隨后,他通過圍攻通州,直逼大明京師北平(今北京)。在抵達京師廣渠門外后,他大破明軍主力,從此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將領。
公元1631年,多鐸第三次跟從皇太極出兵大凌河(今遼寧凌海)。他親自沖鋒陷陣,將三萬明軍圍困在城內,并成功擊退了遼東巡撫邱禾嘉派出的數萬援軍。接著,他和大部隊逐個擊破明朝總兵宋偉、吳襄以及監軍道張春的四萬救援隊伍,成功的為大軍奪取大凌河解決了后顧之憂。
公元1635年,皇太極發兵蒙古大汗林丹汗。為防止有兵救援,多鐸首次以元帥的身份被派往寧錦地區負責牽制當地的駐軍。在行軍途中,他成功擊潰了明朝大將祖大壽的增援部隊,為皇太極殲滅林丹汗提供了充分的時間。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