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全民健保制度是世界聞名的社會福利之一,而健保卡更是每位台灣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你知道嗎?這張日常使用的小小卡片,竟然也有「年齡」之分,而且從晶片圖案就能看出端倪!最近,有網友在PTT上分享了一項關于健保卡晶片的小知識,引起熱烈討論。
一位自稱「碼農」的鄉民在八卦板貼出了一組健保卡晶片的照片,表示自己曾經參與健保卡相關測試工作,意外發現晶片樣式的差異不僅影響掛號效率,還能看出卡片的「年紀」。根據他的分享,目前常見的健保卡晶片樣式有六種,不同的樣式對應了不同的發行年份與技術水平。
其中,最早期的健保卡晶片被稱為「骨灰卡」,也就是圖1和圖2的樣式,這類卡片的用戶數量最多,但掛號速度卻最慢。根據原PO的說明,這些早期晶片更新一次需要9秒,掛號一次則要花6秒。更麻煩的是,每掛號三次就會觸發一次系統更新,而這次更新可能需要15秒之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