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兩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為了避免戰火一般都會通過和親的方式來解決爭端問題,這無疑也是一項低成本的操作,因此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諸多國家都效仿的方式。
我國的和親政策從漢朝開始被發揚光大,也是劉邦想出來用于緩和西漢和匈奴之間關系的「緩兵之計」。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漢武帝時期,多少女性在身不由己中被推上和親的道路。
像王昭君就是和親中的經典案例,是后世很多和親公主都難以復刻的傳奇故事。其實除了她,漢朝還有很多女子被迫和親,當時有一位還遠嫁到波斯,後來發生的事情更是顛覆人們的想象。
漢朝時期,隨著張騫出使西域,使得大漢的天威逐漸播撒到了中亞地區的各個角落。
不過中原人主張以和為貴,雖然知道他們國力弱小,但也不會隨便去征伐的。漢朝皇帝對他們一貫的政策就是友誼長存、建立邦交。所以和親自然也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外交手段。
大約在公元1世紀左右,波斯聽說了漢朝的天威,便想來攀親。他們派遣使者不遠萬里而來只為了想求取一位公主。當時的波斯算是中亞地區比較有實力的國家,皇帝也不敢怠慢。
其實兩國相距甚遠,和不和親都無關緊要,但是波斯使臣誠心求娶,皇帝也不好駁了他的面子,于是只能答應他。之后他便在后宮中選出一位長相端莊可人的宮女,賜給她公主的名號,讓她出嫁波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