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年輕的時候重用姚崇、宋璟、張九齡等賢臣為相,開創了「開元盛世」,讓大唐的繁榮走向了巔峰。晚年的時候,變得昏聵了起來,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佞臣為相,讓大唐朝堂黑暗,日漸走向衰落。與此同時,邊關將領安祿山,通過巴結討好唐玄宗的寵臣李林甫、寵妃楊貴妃等人,日益受到唐玄宗的賞識,讓他擔任了平盧、范陽(幽州)和河東三鎮節度使。
手握重兵后,安祿山的野心就日漸膨脹,而大唐在楊國忠等人的禍害下,早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矛盾重重,腐朽不堪了。安祿山抓住機會起兵造反,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大唐的一場浩劫,大唐的詩人們也沒有躲過這場浩劫,李白、杜甫、岑參等詩人們的結局如何?
一、王昌齡
王昌齡,生于698年,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進士,擔任過秘書省校書郎、江寧丞、龍標尉等職。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時,王昌齡正在龍標縣擔任縣尉。王昌齡的家人都在長安,他很擔心家人的安全,于是離任去長安看望家人。王昌齡走到安徽亳州時,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捕獲并殺害。
在古代,擅離職守是有罪的,但王昌齡罪不至死。史書記載,閭丘曉殺王昌齡,是嫉妒殺人。「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閭丘曉同樣沒有好下場,他在解宋州之圍時,因貽誤戰機被張鎬處死。
二、王維
王維,生于701年,開元九年(公元721年)進士,擔任過太樂丞、濟州司庫參軍、監察御史等職。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