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的「三寸金蓮」
清朝女子穿的「花盆底」造型奇怪,并且比高跟鞋還難穿,為什麼后宮妃嬪非要執著于穿這種繡花鞋呢?
它究竟有什麼意頭?
又是被什麼人發明出來的呢?
清朝后宮女子穿的鞋子之所以叫「花盆底」,就是因為它的造型像是花盆,上窄下寬、前平后圓。
女子穿上它,整個重心既不在前也不在后,很容易崴腳摔倒,更重要的是,這種鞋子的造型并不符合大眾的審美。
「花盆底」還有一個官方的名字,叫做旗鞋,它是專屬于滿清的一種服飾,被滿清發明出來,配套滿清的服飾穿著,是大清獨有的文化。
而這種鞋子的發明,最開始就是為了迎合女子「裹小腳」的文化ADVERTISEMENT
古代封建時代的女性流行裹腳,人們將女性擁有「三寸金蓮」為美,而這種畸形的審美最開始流行于五代十國。
一名女子為了贏得南唐后主李煜的青睞,她自己開創了一個舞蹈,而這種舞蹈需要「足尖點地」,這樣身姿就會輕盈優美。
為了能讓自己的舞蹈出神入化,她不惜直接將自己腳步纏上白綾,每日忍受著鮮血淋漓的劇痛練習舞蹈。
最終果然讓李煜對她寵愛有加,還對她的小腳愛不釋手,慢慢地,民間女子也開始爭相模仿,最后就流行起了「三寸金蓮」。
這種裹腳非常痛苦,需要在女子還沒開始發育的時候,將她腳部的骨骼全部掰變形,然后纏上紗布,這樣日復一日,最終形成「巴掌大」的小腳。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