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訊】 日本推特近日瘋傳一則「新幹線讓座羅生門」,一名男網友分享自身經歷:他在東京開往大阪的新幹線上,因拒絕讓座給抱嬰兒的媽媽,遭同車乘客集體指責,直到他出示「身心障礙者手冊」才平息風波。事件引爆日網論戰,有人力挺「媽媽不該情緒勒索」,也有人痛批「台灣博愛座亂象早就該學日本!」
當事人@shin_ryokou描述,當時他坐在指定席(非優先席)閉目養神,一名30多歲媽媽突然拍他肩膀:「我抱著孩子很累,能換座位嗎?」他搖頭拒絕後,媽媽竟提高音量:「你都不覺得羞愧嗎?現在的年輕人真自私!」同排一名60歲婦女隨即加入指責:「我孫子都比你懂事!」
車廂氣氛瞬間凝結,周遭乘客紛紛投以譴責目光。網友:「那一刻我真的很想消失。」但當他從皮夾抽出「泛藍色身心障礙手冊」放在小桌板時,媽媽臉色驟變,低頭說了聲「抱歉」就快步離開。
@shin_ryokou事後補充,自己因脊椎損傷無法久站,外表卻與常人無異,「平常已盡量避開優先席,沒想到連一般座都要被公審」。貼文引發2萬則共鳴留言,有紅斑性狼瘡患者分享:「我讓座後昏倒,醒來竟被罵『裝病搏同情』」;更有憂鬱癥網友悲憤:「難道要把診斷書貼在額頭上?」
日本鐵道公司對此回應,指定席與自由席「皆無強制讓座規定」,僅呼籲乘客「互相體諒」。但網友質疑:「為什麼媽媽不事先預約優先席?」「帶小孩就能理直氣壯罵人?」
比較台日差異,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李明璁分析,日本「優先席」制度明定僅「老弱婦孺『可』使用」,而非「必須禮讓」;反觀台灣「博愛座」被魔化成「道德審判席」,甚至出現「年輕人坐著就是錯」的集體焦慮。
心理師吳姵瑩警告,這種「視覺判讀正義」反而傷害隱形需求者,「當社會要求每個人『看起來都像弱者』才有資格坐,其實是種暴力」。
事件出現暖心轉折,該名媽媽一週後透過鐵道公司聯繫到@shin_ryokou,親自帶手作菓子道歉:「我那天剛離婚,情緒失控遷怒您...已教導孩子『誰都有需要座位的時候』。」雙方和解照獲3萬人按讚,網友感動:「這才是真正的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