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長沙一場因贍養費引發的家庭糾紛引發熱議。89歲的陳爺爺與妻子育有四名子女,卻因房產分配、護理費用等問題,讓原本應該溫暖的親情充滿火藥味。更令人唏噓的是,網友對此事件的評論呈現兩極分化,有人批評子女「不懂感恩」,也有人直言「早有伏筆,情有可原」。
房產與車輛全歸兒子,三個女兒自願放棄繼承權
事件的導火索始于一處60多平方公尺的老舊房產。據陳爺爺透露,1992年購房時,兒子曾出資100元,當時三個女兒均簽署協議,主動放棄房產繼承權。多年後,老人將房產和車輛留給兒子,卻未留下任何書面憑證。如今,這一決定成為女兒們爭執的焦點,尤其是小女兒認為自己「付出最多卻一無所有」。
二女兒月領4000元護理費,小女兒停付費用引發矛盾
2019年,陳爺爺的妻子癱瘓後,四兄妹與父母簽訂家庭協議:若父母生病,四名子女需共同承擔費用,經濟能力不足者可選擇親自照顧。二女兒陳小紅接手護理工作,每月從父母和兄弟處獲得4000元(約新臺幣1.6萬元)工資,包吃包住。然而,今年6月起,小女兒突然拒絕支付費用,並連同住院探視也一併取消。她向記者哭訴:「當年父母逼我簽放棄繼承權的協議,現在連一分錢都不願意給我!」
「月薪2000養育兩娃」的小女兒:我不該被扣上不孝帽子」
面對輿論質疑,小女兒坦言生活艱難:「我在銀行做保潔,月工資不到2000元,家裡還有11歲和5歲的孩子要養。
過去五年咬牙給父親交錢,現在實在撐不住了。」她更控訴父母偏心:「父親給哥哥買車從不跟我商量,連我剖腹產住院時都沒人看望。」這番話引發網友共鳴:「長期被忽視的付出,換誰都會寒心。」
二女兒被指「拿錢不走心」,兄妹關係瀕臨破裂
與此同時,陳爺爺卻對二女兒頗有微詞:「她拿著高工資,根本是為了錢才照顧媽媽。」據悉,當小女兒停止支付費用後,二女兒多次向其他子女施壓要求「分攤」,甚至以「斷絕護理」威脅。四兄妹因此反目,家庭協議形同虛設。
網友吵翻天:是「啃老」還是「合理補償」?
事件在網絡引發熱烈討論。部分網友痛批子女:「父母養你小,你養父母老天經地義,拿工資照顧親生母親還嫌丟人?」「放棄繼承權時怎麼不說不公平?」另一派則認為責任在父母:「早把房產給兒子,卻要求女兒平等贍養,哪有這種道理?」「二女兒拿工資至少把媽媽照顧好了,比那些連錢都不肯出的強。
」更有人犀利點破:「親情不是買賣,但長期偏心早埋下禍根。」
孝道之爭背後:親情該不該用金錢衡量?
這場風波折射出傳統孝道與現代社會價值的碰撞。當「養兒防老」遭遇女性經濟獨立,當血緣親情摻雜利益糾葛,如何平衡付出與回報成為難題。或許正如《弟子規》所言:「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真正的孝順從非交易,而是對生命源頭的敬畏與溫暖。但當血緣紐帶被物質化,那些「拿錢辦事」的子女與「寒心父母」,又該如何找回失落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