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野外探險發現一塊走路的肉,湊近細看后不淡定了。
現如今很多人生活在城市當中,對于自然界的一些生物并不是很熟悉,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野外探險,在探險過程中收獲很多樂趣,甚至還有可能遇上一些奇特的生物。
這不,前段時間就男子在野外探險時發現了一塊會走路的肉,湊近細看后不淡定了。
據了解,這名男子非常喜歡去野外探險,這次同往常一樣來到山林探險,恰好來到了一個河邊,本想坐下來休息一會,沒想到竟然意外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生物,它就像一塊肉,外表呈現出深紅色。
就在男子疑惑地上前查看時,這塊肉突然動了一下,甚至還在向前移動。
男子被嚇壞了。為了弄清楚這個奇怪的生物到底是什麼,男子拿出手機拍照詢問網友。
很多網友在看后表示,這是識別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并且他身上帶有毒素,如果觸摸不當的話,很可能引起中毒,嚴重的威脅生命安全。
其實這是一種動物。名叫石鱉(學名:Polyplacophora)是多板綱軟體動物的通稱。殼似鎧甲,是軟體動物門中最小的綱之一,包括約1000個種類。身體左右對稱,一般為橢圓形,背腹扁,背部有外套膜,腹面為肌肉發達的足部。足的前端有口盤,口在口盤上,口腔內有齒舌。肛門在身體后端。 背部中間有8個覆瓦狀排列的貝殼;貝殼外裸露一圈外套膜,稱為環帶;環帶上多密布瘤凸、小棘或小針。
背部8個貝殼的大小、形狀、花紋以及環帶上叢生的結構隨種類不同而有差異。平均壽命8年或9年,極少數達12年。
石鱉是貝類中的元老,也就是說它是貝類中最原始的類型。這類海洋生物非常古老,約4億年前它們便生活在地球上,遠早于恐龍的出現。
石鱉遍布全球海洋,從潮間帶到2500米的深海。棲息于潮間帶礁石區的巖縫中。有些是雜食性,有些是肉食性,主要以藻類、有孔蟲和藤壺等為食。雌雄異體,體外受精。夏季水溫高于8-10℃時開始繁殖。卵子受精孵化在海水中或是在母體的鰓葉間進行,間接發育。
石鱉很溫和,無論大小,對人體不構成任何傷害,如果想自己采集石鱉標本,完全可以放心采集
不過在野外存在著很多我們沒有見過的生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要隨意觸摸,一旦發生意外,后果不堪設想。